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8章 (第2/3页)
这么正常个小计谋,袁崇焕也很快做出反应,率关宁军追着皇太极一路追到京城,与之鏖战竟日,将其赶跑,解了京城之围。 这就是打仗,敌方统帅耍个小计谋,我方统帅做出应对,你来我往,有时候可能会吃点亏。 袁崇焕也不是没让建奴吃过亏,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就吃了个大亏,宁锦大捷,皇太极又吃了个大亏。 双方大战,你来我往,吃点亏本来就很正常,但是,吃点亏就将主帅凌迟处死,就不正常了。 没这么搞的! 你这么搞,谁还敢去当主帅! 打仗的时候谁能左右敌人的想法,袁崇焕能让皇太极不偷袭蓟州镇吗? 袁崇焕的事也就罢了,毕竟后人争了几百年也没争清楚,那,就当他有罪吧! 问题,后面接替袁崇焕出任主帅的孙承宗可没罪。 他率各路勤王大军收复了京城到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将建奴彻底赶出关内之后,崇祯竟然又听信谗言,将其罢免了! 这就离谱了。 吃点亏就凌迟处死,打赢了也要罢免,崇祯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统帅呢? 或者说,崇祯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官员呢? 能征善战的,他好像都不喜欢! 袁崇焕、孙承宗他不喜欢。 卢象升、孙传庭他也不喜欢。 他喜欢的人很奇特。 比如温体仁、薛国观、张至发、周延儒,这四个就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内阁首辅,崇祯四年到崇祯十七年,总共十三年,温体仁一个人当了七八年的内阁首辅,薛国观、张至发、周延儒这三个每人当了两三年。 也就是说,崇祯四年到崇祯十七年大明朝堂基本就被这四个人把持着。 至于他们的能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