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 (第2/3页)
三桂、王朴率军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率军逃入塔山,洪承畴率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突围未成,困守松山。 结果,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相继失陷,十三万援军加上原本锦州城驻守的两万关宁军仅剩三万左右逃至宁远。 当然,这些都是洪承畴自己编的! 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洪承畴说他主张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 他是怎么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的? 时年三月八大总兵便已率十三万人马在宁远集结完毕,他七月二十六日才在崇祯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催促下誓师出征,前去救援锦州。 这就是他所说的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十三万人马在宁远磨叽了将近四个月不动弹,急得崇祯都快喷血了,他才率军出征! 要知道,宁远距离锦州还不到一百五十里,将近四个月时间,他哪怕是率领十三万大军慢慢爬都能爬到,但是,他就是率军窝在宁远不动弹。 他想干什么? 他真的想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吗? 狗屁! 他其实是在等皇太极集结大军! 因为当时围攻锦州的是建奴的郑亲王齐尔哈朗,而齐尔哈朗手底下总共才五万人马。 他如果率军疾行,几天之内赶到锦州,内外夹攻之下,齐尔哈朗绝对会被杀得片甲不留。 但是他就不,他就是磨叽了将近四个月才出征。 而这个时候,皇太极已经集结将近十万大军从盛京也就是沈阳赶过来了。 要知道,这场决战是崇祯决定发起的,大明十三万边军精锐集结到宁远的时候皇太极才开始召集大军集结沈阳。 所谓兵贵神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