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嫉贤妒能 (第2/7页)
名字,陆炳这两个字就成为专有名词。” 朱三一头雾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名词是什么?” “名词嘛,字面理解就是名字的词,比如说这块黑板,黑板就是名词,如果我们要搬抬黑板的话,那搬抬就是动词,你要说这块黑板好黑啊,那黑就是形容词……” 朱浩授课的方式,明显跟这时代的先生不同。 一个合格的老师,教授学问时要重理而不重条,就是要解释道理而不是以教条的方式让人死记硬背,但可惜这时代的人本身就很迂腐,跟所学的四书五经本身就很迂腐有关。 整个科举,就是拿儒家典籍文章其中某一句话来写“作文”,这种应试体制下,能培养出怎样灵活多变的人才? 教条主义,成为这时代教育的通病,以至于朱浩说出后世一些简单的语法问题,就让几个孩子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好在他们正处于学习知识最好的年龄,只要愿意跟他们讲,把道理讲通透,他们便能理解,甚至充分消化吸收。 “如果你们不明白《论语》某一篇的具体含义,那就先搞清楚这一篇一共有多少字,其中哪些是名词,哪些是动词,哪些是形容词,这样方便你们理解字面的意思,知道具体是什么,讲述的是怎样的道理……” 朱浩说到这儿,又在黑板上继续动笔写,“好了,我们讲下一个字……德……”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 …… 朱先生尽职尽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