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第2/4页)
后世流传度颇广。” 苏轼对再次看到的这个熟悉的名字也产生了点好奇:“看来子是的,却不知作得如何。” “兄长的文章自然是极好的!”苏辙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他对自己兄长的才学可是非常有信心的! 苏轼没忍住笑了笑,看着水镜上的那一行文字,赤壁,应是三国鏖战之场?苏东坡是我未来给自己取的别号?倒不知有何因由。后世多次提到他的诗文,那他应该也是能上教材的吧!苏轼忽然有些期待了。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论家也有过讨论。比如孙绍振老师就说,这一段与前文有割裂之嫌,非常突兀。难道郁达夫感觉不出来吗,为什么他要这样写呢?这里有个八卦的说法。】 哦?有八卦! 大家的头抬了起来,想到《短歌行》时听到的八卦之语,嘴角不受控制地露出了隐秘的笑容。 【我们知道,按照钱理群教授所划分的时段,现代文学可分为三个十年,郁达夫,可以说是第一个十年的顶流作家,连迅哥儿都要稍微避一避锋芒,找他约稿的杂志社不知凡几。 据说,《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就是约稿之作。约稿人叫王余杞,是个文学青年,也是我党的早期党员,左翼作家。 据郁达夫的日记,王余杞催稿非常之猛,写信上门都来了一套,郁达夫鸽了许久,快到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