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章老子的生平事迹 (第6/6页)
的原理如出一辙。 因此说,《老子》一书对历代的武学家、兵家都有很大影响,甚至有人说《老子》就是一部兵书。那么,《老子》这部书中究竟阐述了怎样的兵家理论呢?《老子》第三十六章讲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讲到得与失、兴与废、强与弱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包含了兵法中的基本理论,就是弱兵遇强军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以化解自身危机。 当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时候,要如何保存自身,甚至反败为胜呢?老子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就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也是“大道无形”的另一种阐述,即当对手想找到自己的弱点时,却连个人影都摸不着,自己根本就不肯暴露在对手面前,那么自己的缺点也就不会被对手知晓,更枉论对手如何出击了。 所以,尽管老子一生没有带兵打过仗,《老子》一书中也没有明确提及任何作战理论,但是《道德经》中阐述了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基本原理,它的哲学思想适用于任何领域中。 从16世纪开始,《道德经》就陆续被翻译成了德文、英文、日文、拉丁文、法文等各国文字出版发行。迄今为止,《道德经》的外文译本已经有了一千多种。 多年以来,《道德经》不仅对日韩等亚洲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于近现代的许多西方文学家、哲学家也影响颇深,其中就包括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等人。直到今天,《道德经》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822.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