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_第34章 猫腻,阅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猫腻,阅卷 (第3/4页)

引得百姓暴乱频频?

    其缘由有四。

    其一,前元倒了,治理北方的官员却仍是那些。

    他们依旧在当地勾连相声,欺压百姓,使大明的明政难以落成。

    其二,百姓依旧困苦。

    他们蒙昧无知,视听闭塞,甚至未必知道前元和大明有什么区别,大多数人觉得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重新从他们身上盘剥粮食和赋税罢了,即便受了欺压,甚至也不知道该去何处,找何人为他们主持公道。

    其三,后勤保障的缺失。

    新收复的失地满目疮痍,不仅仅只是粮草,布匹。医师医药,学社先生,乡长甲长,道路驿站,都时刻影响着北地百姓的生存质量。

    其四,武力震慑的不足。

    北地新复,任有不少在前朝欺压百姓得利的地主乡绅思念前朝。因人手不足,他们往往与被筛选出来的前元官员相互勾结,继续作乱。

    所以,欲治理北方,须得先治理这四处顽疾。

    朝廷大可以从征战多年的老兵和伤兵中,筛选出一批忠于大明的士卒迁至北方,赏赐田亩,使其成群结队发配乡里,取代甲长乡长。

    以乡甲为据点。

    不仅可以守望相助,开设驿站,监察吏治,也可以安抚一方,保障耕种,赋税和民生,并震慑不法。

    其次,以这些老兵驻扎的乡甲为点,可以设置大量的临时官职,无论科举发派或是兵卒举荐,都可带头学习、宣传大明国策,并实地考核人才,筛选补充地方官吏。

    最后,以临时官吏的统计奏书,朝廷可以调配人员,物力精准扶持,以迅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