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4节 (第5/7页)
》),以及朱熹为四书所注疏的《朱子集注》,朱熹为《尚书》《诗经》《易经》作的《朱子集传》。 因为朱熹没有为《春秋》和《礼记》作注疏,这两本则用古注疏。 这一套《四书五经大全》足足有十二套,一共一百二十册,不过苏泽翻看了一下,卫学这套缺失了不少。 《四书》和《集注》都是全套的,但是五经却只剩下了《易经》和《易经集传》。 苏泽回忆起自己的明史知识,缺失的部分可能并不是丢失了,而是这套书就只有易经这一经。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和之前不同,并不要求通五经。 《四书》是必考的科目,所有考生都要学习,《五经》则是选修课程,考生只需要选考一门修的本经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宋代科举那样需要选修多门。 也就是说五经等于五门高考的选修科目,只需要选择一门参加高考就行了。 既然是五门选一门,那自然有热门和冷门科目的。 因为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那就等于这三门考试有官方认可教辅书,所以修这三经的人是最多的。 而《礼记》和《春秋》这两本经,本身就是五经当中字数最多的,背诵起来最是困难。 而且朱熹没有给这两本经做集传,所以考生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剔除掉古注疏中和程朱理学意识形态矛盾的部分,学习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少有读书人选择这两经作为本经。 很显然长宁卫这套《四书五经大全》是之前的蒙学老师让卫所购置的,可能这个蒙学老师自己就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