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77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778节 (第5/8页)

“清”字朱棣不太喜欢,所以改为“永乐”。

    而朱高煦取“靖难”之“靖”,与“永清”之“清”,组合成了“靖清”,寓意使世道安定,四海清明,跟“永乐”的寓意差不太多。

    至于姜星火为什么也赞同这个年号,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独属于他自己的恶趣味,那就不得而知了。

    朱高煦登基以后,反而下旨令北京的齐王朱瞻基前来觐见,朱瞻基自然不从,双方已是势同水火,眼看着第二次靖难之役就要打起来,朱高煦也是不惧。

    舰队在他们这边,所以朱高煦开始征调部队,同时调回了在日本、安南、占城等国的部分驻军,并征召了宋王朱高燧及其部队。

    在户部尚书夏原吉调拨钱粮,工部尚书宋礼备齐军械后,朱高煦带领南方的十五万军队御驾亲征,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曹国公李景隆、荣国公姚广孝、定国公徐景昌等一众名臣大将随征。

    由于有铁路能够运输物资,所以军队全程都是沿着南北京铁路行军的。

    大军自南京开拔,在山东与河南交界汇合了周王朱有爋所部三护卫,最终在乐安州停下脚步,等待了从山东沿海港口被平江侯陈瑄送来的宋王朱高燧所部三护卫,以及从南京结束了测月工作赶来的姜星火后,继续不急不缓地沿着铁路北上。

    而一路走来,沿途所到之处,各部明军无不在将校的带领下归降。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朱高煦兵临北京城南三十里。

    北京城周围看似还有二十万京营大军,可实际上,当这些军队被英国公张辅、魏国公徐辉祖、历城侯盛庸等人强迫出战的时候,仗还没开打,就已经士气全无,纷纷临阵倒戈了。

    虽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