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年代文之走无常 第35节 (第6/10页)
自己的补助粮食和钱给家里邮去,那冻死、饿死也怨不得人了。 但也因为这样,除非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又或者是幸运的被抽到了j省的,否则,绝不会选择j省作为下乡目标。 而来了这里的,那些被放弃的孩子,也会慢慢被同化,明白自己也该为自己着想,以至于很多知青干脆跟家里端了来往,这也是很多外地人造谣东北人生性的原因。 最开始来这边儿支援的知青,自然是早就过了18个月的新手保护期,可他们干活又比不上村里的老手,又没有黎波、陈诚那样的幸运,因为有蓝海生拉一把,直接有了工作搬去了市里。 也没有冯雪的好眼光,早早跟陈诚有了感情,如今陈诚因为会来事儿,申请下来了筒子楼的住房,直接鸡犬升天的跟着沾光,也跟着去了市里。 他们只能慢慢熬,结果,现在就遇上了这样的美事儿,不用风吹雨淋,更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验汗滴禾下土的滋味儿就能混到满工分,他们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还有,虽然现在看着新知青们是不争不抢的,但焉知是否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还有余钱,还不知道生活的艰难,还在幻想家里每月的支援。 到时候,又有几个,在t z时间长了之后,还会持续得到支援,那时候,他们就会知道工分和钱的重要性,又会不会开始想办法来抢他们的饭碗儿? 因为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吊着,五个老知青,那可是真的一点儿不敢放松,每天教导孩子教的是尽心尽力的,教的好不好的不说,那是真的卖力。 听蓝海生回来说,孩子放学的时候,那几个知青走出来的时候,看着跟被人给蹂、躏过的花朵一样蔫巴巴的,跟他打招呼的声音都嘶哑的不行,村民们对此都是感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