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忠心耿耿南阳伯 (第3/7页)
般。 当然,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李元胤亲自引兵去西面的关卡平叛了。据李元胤本人的说辞,他根本不知晓悦城乡关卡发生了“拦截天家御使”的动乱,这必然是有贼心之人瞒上欺下的大不逆之举,此等大逆不道的歹徒万不可饶恕,于是乎便向朱由榔请命,带兵去平叛了。 朱由榔心中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自己当前有的事情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给了李元胤一个台阶下,让他自己解决。 而随着李元胤离开,他又让党守素派人快马加鞭,去给留守在德庆州的李来亨报信之后,就根本是无事可做了,一时间又不由得胡思乱想起来。 且说,李元胤此人原本姓贾,乃是河南南阳人,原本家境颇为富裕,也曾经读过几年书,知晓家国大义,礼义廉耻。只是,在他少年之时,大明内乱已起,河南作为中原腹地,首当其冲,他的家人也全都死于战乱,其人因为读书识字,长相俊朗,为李成栋所掠,收为养子,并改姓为李。 而随着“江北四镇”中实力最强的高杰极其草率地死在了领军北伐的路上,其部下数万兵马分裂成数支,且再无战心,在清军的进逼之下,大多选择了投降。 其中李成栋一部不仅投降清廷,还成为了清廷南下的急先锋,从黄淮一路打到了广东,实力不断增强。但跟随李成栋出生入死的李元胤从小读书,知晓春秋大义,心中一直不赞成养父投降满清一事,但他一人之力无法扭转局势,只能委曲求全,静待时机。 在广州时,他就暗地里保护了不少抗清志士,与袁彭年等被迫降清的官员关系密切,经常一起商议大事。而后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因不满清廷的封赏,起兵反正,响应者云集,李元胤认为广东反正归明的时刻也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