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汉之广矣二(清水) (第3/7页)
了少年的胆怯,他招手让胞弟与自己同坐一席。“这是你我的堂叔,大名鼎鼎的豫章王、大司马,上次祭祀忙碌,来不及让你们互相认识,如今见了,阿昱也随我叫声六叔。”这次序是陛下当初逃难时,同县几人按年岁排出来的,天子自己排老大,而同宗的郑融则最小。“六叔,这是我胞弟阿昱。” 郑融将黑子夹在指间碾磨。“上巳时没得机会说话,不过三殿下和太子真是同胞兄弟,再长几年,也许本王就分不清了。”说罢便“啪”地一声将子落于楸枰。 这倒是万分出乎意料,对郑昱来说,还是第一次有人说他同高雅风流的太子相似。少年人悄悄斜睇,只见长兄笑容未减。“六叔果真不常见小辈。改天宫中宴饮,我寻齐几个亲、堂兄弟一起出来拜拜,自然到时候就分清了。”说完也放下一颗白子。对面豫章王扬了扬眉毛,与太子有来有回几番后说道:“说起宗室子弟,陛下出征之前曾向臣提及不管此战胜利与否,回朝后都要封一些郡县给自家人,不然到时候子女婚嫁,要被人看不起。”他所说“人”是指汉魏以来贯通经学、盘踞宦场的氏族们,无论王朝如何更替,他们都如泰山一般,屹立不倒。中年人叹了口气,荥阳郑氏虽是大族,然而郑文隆却是旁支微末,何况他少年潦倒,后靠军功立命,并不为着姓推崇。 郑朔落子慢了些。“宫中还有皇子四位,公主六名,鲁王那边有九子八女,再下来便是六叔四个子女。剩下的就要远些,但皆要分封,这江南是不够的,得看是否能拿下来河洛之地。”鲁王是是郑文隆的亲大哥,当初未随他逃难,今上践祚却不忘亲故。 “那不正好?”大司马果断地按下一子,他扫一眼旁边的三皇子,“要本王看,这小子适合做赵王或秦王。” 太子抿了抿嘴唇。“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