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在1972_分卷阅读2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 (第3/4页)

搞建设的林场人习惯,开口闭口把这里叫做林场。

    从67年第一个林场正式成立,一直到70年,凌远县内包括向阳林场在内一共有三个林场。

    去年这些林场又都统一改称“公社”,向阳林场也变成了向阳公社。

    这一系列变化给为数不多的当地人带来了极大便利,苏奶奶就再不用像过去那样,为了一包粗盐要连着往小镇上跑好几趟。

    基于特殊的形成模式,这里实行政企合一制度,林场既担负森林管理采伐工作,也兼管当地行政机关,说白了就是“两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一地的林场场长同样也是本地的公社社长。

    相比林场内数以千计的职工,像他们秀山大队这样的本地村落实在是人少得可怜,所以公社领导们对下面两个大队的管理都十分宽松。

    大队的男人们平常由大队干部组织,集体上山伐木,然后运到林场,换回钱和各种票据,再由大队干部按照各自出工的工分分配给大伙儿。

    女人们就在家里种地,种完集体种个人,至于种什么呢?

    土豆、萝卜、大白菜的老三样,加少量蔬菜,要是时间掐的好,还能种点玉米、大豆尝尝鲜。

    到了夏天也可以上山采山货,蘑菇、木耳、药材、松子,都能拿到供销社换钱,贴补家用。

    此外,公社还鼓励社员在家搞养殖,养猪、养羊、养鸡都行,数量方面也放宽了许多,毕竟本地冬季漫长寒冷,人不吃点油腥根本熬不住。

    再加上当地人少,有吃不完的rou都是通过供销社卖给林场,这也能适当减轻点当地的运输负担。

    苏奶奶告诉苏慧兰,本来她家里就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