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51节 (第5/6页)
如果一种粮食既高产又好吃,那肯定会受到全天下的欢迎! 观看着仙画的士卿们都打算等回家后立刻让家里的厨子研究一下怎么用稻米做出仙画上的这些食物来。 饿了!想吃! 他们在心中默默的把对水稻的重视往上提了提。 【我们之前讲过,建国时期的时候,水稻的亩产是300多斤,比明清的鼎盛时期还要低。而在清末和民国的时候,因为战乱,这个产量还要更低,大概也就两百斤出头,完全养不活当时那么多的人口。当时我们国家有很多有识之士都出国留学,接触了到了现代农业科学,他们回国之后,就想要培育出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解决当时的粮食危机。】 【丁颖院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目光注视的领域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杂交水稻!】 【他也是我国第一个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的人。】 一所中学的毕业典礼上。 台下的青年学生们都在讨论着要报考什 么样的专业,有的觉得文科好,有的觉得工科好,有的觉得商科好。 这几个学科读出来,都是不愁前途的。 年轻的丁颖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上台,目光坚定: “诸君,当今之血性青年,当为农夫温饱尽责尽力。我决意报考农科!”4 台下一片哗然。 汇胜之、贾思勰、王祯、宋应星、徐光启这些古代的农学家看了后又是唏嘘又是赞赏。 不冲着高官厚禄而去,而是坚定的选择了注定要和黄土打交道的农科。 如此年轻就能想清楚自己的志向。 此子果然不凡! 【丁颖教授出生于1888年,当时还是清朝光绪时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