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嫡长子 第127节 (第7/7页)
没什么草、又忙得要死的季节,就让穷苦百姓去放,耽误了农时不说,放马还得跑更远、更多的地方,所以百姓苦不堪言。 本来一年到头扑在土地上能吃饱已不容易,这一耽误基本就面临饿肚子。 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只要是各家一起养马就肯定会出现,洪武年间就有这样的现象。 再有,朝廷把一匹马交给百姓去养,会要求一年你给我产一匹小马驹,但这个小马驹合不合格要送去验,这个验,就有学问了,因为验就得有官吏负责。 这可是执法岗。 平头百姓抱着马去验了,合不合格就只看小马驹是不是活蹦乱跳? 所以自弘治开始、到嘉靖隆庆年间,老百姓就不养马了。 不就是赔么,我宁愿赔也不养。养个马费人、费时、费银子。我不如凑笔银子直接赔了拉倒。 因而当时还记载有很多‘虐小马’的情况。就是好好的小马驹,也要给它弄死,反正就是不养。 但‘我赔你’这话讲得容易,搁许多平常百姓基本就得卖儿鬻女。如此沉重的负担,导致此时的养马之地——河北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德年间,直隶霸州文安县爆发了刘六刘七起义,被称为“响马盗”,这次起义规模颇大,起义军从北直隶开始打、打到山东,竟然还回攻京畿,当然是没成功了,但后来又转战河南、湖广、南直隶等广大地区。 前后打了三年才平定。 这可是中原腹地,农业国家打三年仗,这损失什么概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