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216节 (第1/7页)
但这两人就算进了,以后也要在杨一清后面了。 也就是说杨一清这番立功,其实是给自己预定了一个内阁首揆的位置,如此恩赏,确实可以说是破例。 皇帝重新坐回御座,“以阁臣之尊在西北一地,杨阁老你可说是凌驾于任何一位封疆大吏之上了。” “陛下如此重信,令臣汗颜。陛下但有吩咐,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老头儿还是懂事的,皇帝赐恩如此重,而且老实说三边总制哪里需要一个阁老,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不一般的任务。 “为守护边疆、保我子民,朕欲以复套为国策,你可敢领命?” 这个事儿,皇帝早就朝中大臣打了招呼,所以此时氛围虽然肃穆,但也没有什么异变。 杨一清则拳头紧握,心跳加速! 君王的才能高低真的是完全不一样! 像复套这样的大事,换以前的弘治皇帝,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做成! 但是正德皇帝就不一样!当太子时就谋划登基之战,战而胜之则借凯旋之威定立国策。将他塞到内阁里,一是解构文臣一直以来把控朝堂的旧例,二是为复套树立一个超级‘边臣’,真正为复套成功创造条件。 一手朝堂,一手边疆,这一套下来是环环相扣,一着不差,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至于领命不领命,复套之疏就是杨一清自己上的。他虽然也计算、也有城府,但何时忘记过万里赴戎机? 有此英断之主,四方来贺在望。 这是杨一清真正激动、在乎的东西,至于其他的小节……呵,有了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又如何? “臣愿领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