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76节 (第7/8页)
延汗在执政,这两位的关系也非常亲密。火筛在达延汗统一漠南蒙古的大业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像弘治十四年,这两个部落还会联合行动。 据杨一清估算,如果要想踏上河套地区和火筛部打上一仗,则至少要给他一支向杨尚义那样的精锐骑兵,再练兵十万,这样一同出征方有可能。 这个代价很大,所以杨一清也开始犹豫,这个时候《复套疏》上的合适不合适。 他脸上的皱纹很深,头上也有些间生的白色,“老夫倒不怕被太子斥责,更不怕朝中滚滚诸公的那支笔,老夫是担心,一旦为有心人做文章,说我们在大丧之间行此之事,最后弄得殿下也在大义面前无法同意《复套疏》,这可就是大明的损失了。” 齐承遂一听倒也是,便轻轻讲道:“那么就再等等好了,左右也不急这几个月。” “也只能再等等了……”杨一清把笔一扔,很不情愿。 总兵曹雄更是懊恼的哼了一声,心中很不高兴,没办法,碰上了特殊时候。 不过还没等他们散,就有一个士卒进来禀报,说京里有锦衣卫来了。 杨一清和齐承遂互相对视一眼,“锦衣卫所来,必是上意。见!” 来人正是毛语文,那日太子命他去固原和大同,但只说去,没说哪个先去,这就看他自己了。其实也简单,固原是三边总督,大同无非就是个大同总兵,当然是固原先了,所以他一路狂奔来到固原。 双方的客套、虚礼,这自不必提,谁也不会短了。 毛语文文化不高,拽不了文,直接就说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