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218节 (第3/7页)
顺天府人,父亲死了之后,家里的田产被无良的亲戚夺了去,一个农民之家,稍有变故便是跌落赤贫的境地,当年盛母要饭来的京师,没办法在这里弄了个扛木头的活儿。 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几年下来虽然节省,但是兜里的钱,还是没有多少。 如今官府又开始招工,盛母听闻消息,开心的什么也不顾,赶着两个儿子就过来。现在还多了个meimei家养不起的小女儿,四张嘴,总是要吃饭啊! 一家人全指着这个,盛母说什么也要跟来。 “二弟,你骑哥肩膀上,看看前边儿是个什么情况。” 三树有把子力气,兄弟二人配合无间,一个蹲、一个骑,上去之后看得是清清楚楚。他们身边到处是人头,但在排队的尽头,则是一齐的四张桌子,有人写字儿,边上还扯了块大旗竖着。 “大哥,看到了,一日三十文,xx无欺!那两个字我不认得。” 三树抬着头,他也迷糊,认字不是他的擅长,“有三十文就行了,别的不管!四树,咱俩到时候一起,把活儿干漂亮了!给娘亲和小妹买只鸡回去!” 在明代,考取举人以后,生活就会改善很多,一年大约会有18两白银的收入,称为廪粮,除此外他们还可以教人搞科举,这样每年有30两到50两不等的收入,小康没问题。 但普通人,例如长工,每年也就7-10两银子,生活还是比较拮据的。换算到每天也就是20文到27文之间,所以30文,确实不高,只够糊口,但也没多低。 至于物价、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物价都很不一样。明朝总体上物价是上涨的,好在正德年间相对还好,这个时期大米一斤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