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228节 (第1/6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胡部堂何在? 朝堂上的事找到一个点总能顺藤摸到瓜,最核心的地方,不是摸得到、摸不到。而是摸到了,你敢不敢拔出来。 这一拔,拔出宗室、拔出勋贵、拔出外戚、拔出……心腹,到时候怎么办? 所谓法不责众,虽然是违法者的嚣张之语,但实际上也有其道理。 宗室牵扯其中,在礼法森严的明代,只要他不造反,皇帝杀也杀不得他。 勋贵牵扯其中,他们是与皇室共享天下的群体,又怎么办。 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事情半途而废,这些动不了的群体之下还是臭泥烂屎一大堆;如果学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么所有人都会看到, 皇帝是刻薄寡恩的苛刻之人,跟着你还是吃糠咽菜、享受不了,舒服不了,这天下又有几个愿意穿着草鞋布衣和你大谈君臣大义的? 为什么有儒家、礼法这一套,恰恰是因为太多人做不到,而且大多数人也不应该做得到,如果都做到了,就不需要这些礼法了。就像中国人不会天天把种族歧视挂在嘴边强调,西方人才会,因为他们有。 毛语文送进宫来的话说还是什么都没问出来,按照詹秀山的出身、履历来分析,他不该是什么硬骨头的人。也不是什么为了道义便生死不顾的人。 这也就是说,他不敢说。 “……会不会是害怕说出来了,便没了余地?” “余地?什么余地?”皇帝看了看刘瑾。 “不说,左右也按不上什么大的罪名,他陷害梅怀古那些话,可以死不承认,即便承认了,也要不了他的命。如果外面还有人搭救,甚至还会有转机。但如果什么都说了……他自己先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