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207节 (第6/7页)
” “那么大石碑上刻什么?” 皇帝转过身去,拿起了御案上的毛笔,于宣旨上写下了力透纸背的四个大字: 永镇山河! 暖阁里,众臣一看,也觉得这样极好。 “班师凯旋的一应规矩、礼节,朕都不改,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朕要加一个在陵园悼念牺牲将士的环节,这事儿不大,列位爱卿就不要和朕争了。” 皇帝这个话倒是有些意思,好像臣子们特别爱和他争似的…… 但刘阁老在一旁似乎也没什么表情。 其实他的结局已经不需要皇帝来按下最后一键了,宁夏大胜,朝廷不知道多少青壮官员会跟着皇帝的大旗选择像河套进发,他这个坚决反对、又明显为皇帝不喜的老臣,接下里要遭受的弹劾可多了…… 当然,现在皇帝也太忙了。 乾清宫事一了,他便又要前往太庙,祭告祖先。 这是孝道、也是政治动作,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先宣告天下! 前文所述,古代的祭祀活动很多,像这种打仗打赢了,也是要和老祖宗说道说道的。 明朝在北京的太庙建于永乐十八年,是按照古代中国“敬天法祖”的传统礼乐制度建造,里面放的就是历代帝王的灵牌,以及极少数有大功于江山社稷、被赐予‘配享太庙’荣誉的大臣。 所以为什么说这是人臣的最高礼遇,就是后世皇帝在祭拜祖宗磕头的时候,啪啪也顺带着给他们一起磕了。 在大明朝,有这种待遇的大臣都是徐达、常遇春、汤和这样的大臣。且除了洪武、永乐两朝,一直到朱厚照现在的弘治十八年,还没有哪一位臣子能再把自己的牌位送到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