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_分卷阅读23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2 (第2/4页)

了!

    朱棣没像老爹一样几乎杀光朝中的大臣,只用实际行动让有资格站在奉天殿中的人明白,建文朝的日子过去了,装鹌鹑消极怠工的路也堵死了,在其位谋其政,想白拿工资?掂量一下脖子是不是够硬。

    大臣们很快发现,继工作狂洪武帝之后,皇位上又出现了另一个朱扒皮。

    抖起来的文臣开始变得小心,被压制了四年的勋贵和武将们颇有扬眉吐气之感。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和朱元璋一样,人杀得多了,也就不在乎多少人骂他了。

    大不了给史官提个醒,下笔的时候多想想,该用春秋笔法的就别用记实手法,该美化该颂扬的绝不能吝惜笔墨。对天子不利的言辞,能少两个字就别少一个字。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能当做神话故事和八卦周刊诵读的正式出炉。比起朱棣下令重修的,的艺术性拔高了数个层次,真实性却要打个折扣。

    谁让朱棣是皇帝,还是大明历史上唯二杀文臣杀得无比顺手的皇帝?

    说来也奇怪,朱元璋和朱棣杀官如麻,朝廷的运作却如加足了燃料的火车,轰隆隆往前飞驰,到站都不停一下,上不去的人只能跳着脚,在火车后边紧追。追上了,有可能成为一代名臣。追不上的只能安慰自己,非吾无才,朝中无伯乐,天子不用而已。

    换成皇帝对文官无比和蔼,被骂也笑脸相迎时,官员们的工作效率却像是老牛拉破车,鞭子甩出花来也不见挪动一下,动不动还要倒退两步。具体参见崇祯帝,真心勤政,也真心倒霉。

    所以说,历史和人心当真是个奇怪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