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行_第十五章 东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东瀛 (第5/7页)

化改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成立了古代中央集权国家。日本也由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大化改革让日本得以开化,并步入到封建社会,然而围绕着政权的斗争,却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愈演愈烈。

    唐朝时期,日本共派出遣唐使20次,每一次都将近在中国学习20年左右。

    唐朝的雕塑、音乐、天文、诗歌、医学、建筑等都通过这些遣唐使传入到了日本,由此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自恒武天皇将日本的都城由平城京(奈良)迁到平安京(京都)之后,日本也由“奈良时代”进入到了“平安时代”。

    大化改革之后,中臣镰足因为有功,被天皇赐姓“藤原”,从此藤原家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长期把持朝政。

    在日本,将辅佐年幼天皇的大臣称为“摄政”,而天皇成年后,则将辅政者称之为“关白”。

    因为藤原家族长期担任摄政和关白的职务,所以藤原家族掌权这段时期统称为摄关政治。

    藤原家族的权力的日益膨胀,开始威胁到天皇的统治地位。

    于是到了白河天皇时期,他为了抵制外戚藤原氏,让位于年仅8岁的堀河天皇而成为太上天皇,在居处建立院厅,并任命了官员。

    院厅得到了受到藤原氏压迫的官员的支持,上皇也因此拥有了和藤原氏抗衡的实力,这段时期被称之为“院政时代”。

    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武士集团,而其中最大的两大武士集团为平氏和源氏。

    后来,崇德上皇和后白河天皇之间爆发争夺皇位之战,由于这场内乱发生于保元元年,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