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某不屑与之为伍(5k) (第4/9页)
道:“王爷,此处山好水好,不仅适合杜仲生长,也很适合茶树生长,漆树更是绝佳。” 滕王还是年少,不知深山里最可怕的从来不是野兽,而是那些隐居的人……一会单独和他谈。 “我们大唐不少好地方,都被忽略了。”李元婴沿着路往前走,轻声笑道。“有劳孙公、张公和韦三郞用心寻访。” 话音一专,问道:“桥梁的各项数据与普通石桥对比,如何?” 后世也有很多地方因为地形太过险峻,或者太过偏远,只能安静独美,天堑变通途,说起来很简单,只有五个字。真正做起来,很有可能五年都打不住。 比如连接宜昌和恩施的四渡河大桥,大桥的全长一千三百六十五米,主跨度为九百米,最难的是桥面距谷底有五百六十余米,相当于二百层楼高。最令人感叹的是,由于建设难度太大,危险程度太高,所以还借助了火箭弹发射先导索过峡谷,这在种花家建桥史上也开创了先河。 比如滇越铁路线的红河州人字桥,全长仅六十七米,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够发达,想要建桥就必须靠人力上山下山背全部的材料,前后牺牲八百余人。 比如云贵川三省的交界地的鸡鸣三省大桥,耗费的时间长达38年之久,非常不错的峡谷风景,却有着极其糟糕的地质环境。建设方案从提出来到实质性的建设,就用了三十四年,只为了确保它的安全性。 大唐,短时间根本无法做到,只能任由它们各自美丽。 “稳定性远超石桥。”孙思邈轻声说道。“桥的高度比能探查到的水漫痕迹高两倍,短时间应该不会出现洪水漫桥的情况。只是……合用的百炼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