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 (第2/4页)
他家先祖辈就有本事,一代一代置业下来,到了桓老太爷这一辈,桓家已经是泰安县很有名望的乡绅大地主。 往下头乡里去的成片连绵不绝打眼忘不到边的水地农田都是桓家的。往常些年份来泰安县上任的知县也都想着和桓家打好关系。 桓家哪里都好,唯独有一条,子嗣不丰。 这可把桓家人给愁死。 桓家这几辈的男儿哪个不是可劲地往后院抬妾室,除了有正经名分的,那些个丫鬟通房更是不少。然有时候老天就是这么为难人,偏生不让你如意。 桓老爷本就是独子,到他那一代,他娶的是隔壁县同样乡绅人家周家的小姐,这个不算后院还有一箩筐的妾室通房。 可是这么多女人,硬是没有一个给他生出个一儿半女。 堪堪等到了三十出头,他夫人才有了身孕。 把桓家人高兴得,几乎没把周氏当菩萨供起来。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出了个姐儿。 当是时,家中老人很失望了一阵,不过旋即复又看来高兴起来,无他,就是个女儿那也金贵,盼了多少年才盼来的,桓家这里一个孩子都没,偌大的家产可由得谁去继承,女娃好歹也能立女户招赘不是?! 桓家也真是后来就再没得过一个孩子,只能叹息认命了,安安心心教养这唯一的一个姐儿,金疙瘩一样长大。 桓家姐儿到了十三四岁时,桓家就准备给张罗着说亲。 不过因着他这女儿不是要嫁出去,所以说亲也跟别家不同。 旁人嫁女儿只需看家世门第,门当户对即可。可桓家这是招婿,莫说门第家世同桓家相当的人家怎么会让儿郎入赘,就说好一点的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