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0 (第3/4页)
层面上的人才引进计划”广而告之,用以吸引高端人才来华工作,里面有学者,有创业者,有管理者……各个高校、科研机构在网站上毫不避讳,大喇喇地把引进的人才名字还有履历写在上面,比如我们谁谁是cmu的教授,我们谁谁是mit的教授,是这个计划那个计划的重要一员。直到此次吴清波的突然被捕,官方才如梦初醒,知道这是美国政府要打击的,一夜之间隐藏掉了许多信息。 其实之前的几年里,华人学者有大一票都参与了“千人计划”,乌央乌央的。他们想法十分单纯,一是想为自己祖国做做贡献,二是想再拿一份不错的薪水。因为只要通过审核,便能得到顶级待遇,有薪水,有补助,甚至还有房子车子,有独立实验室,有硕士博士生,有高精尖器材……现在也是如梦初醒。试问,作为终身教授,谁会从来没申请过美国政府科研经费??而且为了避免麻烦当然不会主动交代!其实仔细咂摸咂摸,这确实是违反法律,感觉好像也能理解“不能接受两国资金”这法条的制定初衷——大概就跟“竞业禁止”协议似的,可人没有开天眼,当时大家基本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到这时候,国家层面上的高科技人才竞争,已经刺刀见红、招招见血。 而易均呢,据邵君理打听到的消息,问题不大。 有两件事。一个是吴清波组织会议购买的ipad,是易均去买的,也是易均签字的,有“分赃”的嫌疑在。另一个是,其中一次订了机票又取消掉的行程原本应该是吴清波跟易均同去,买票、退票的是易均,最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