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鱼 第69节 (第3/6页)
鱼死皮赖脸央着杨连山留到大考之后,可不愿意在大考上栽跟头,一回国子监就卯足劲开始温习。 弄得其他人都跟着紧张起来,莫名感觉连吃饭比别人慢点都是种罪过! 众夫子虽不知道学生们怎么学习热情高涨,却还是对前来请教的监生和颜悦色,尽可能地替他们解答各种问题。 有些此前便在国子监当学官的人感慨:“陛下改得好,合该多收些年轻生员进来。” 现在的国子监才称得上是“第一学府”,以前的国子监只是官宦子弟的入仕捷径罢了。 要知道以前国子监的生源有两种,一种是来混科举资格的官宦子弟,图的是国子监的解额;另一种是在地方上熬了二三十年资历的大龄廪生,全是来凑数的。 国子监的解额本来就多,地方上来的“俊才”又没啥真才实学,可不就能让官宦子弟轻轻松松当个举人吗? 当了举人就算后头考不中,谋个好差事的机会也比秀才要大。 现在国子监招生限定年龄、注重才学,更能选拔出朝廷所需要的年轻俊才。那些考了十几年还考不过乡试的,就别想靠着资历来国子监混皇粮吃了! 官宦子弟也别想随随便便就混个好出身,不好好努力小心考不过他们瞧不上眼的“庶民”子弟。 这种竞争一开始还不算太明显,现在陛下正式亲政,国子监中又来了个凝聚力特别强的……永宁侯,不少人都觉得今年的外舍大考会很精彩。 别看江从鱼这位永宁侯是带着父荫以及爵位进的国子监,他身边竟聚拢了不少出身寒微的同窗,还有读书人瞧不太上的武将或勋贵之子。相比之下,许多官宦子弟还是与秦溯更亲近。 双方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