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 (第2/3页)
鹄的说法自然是储备粮草,而对于高澄来说未尝不是担心兵乱将兖州等地一年的收成毁去。 处理内部职位调整的同时,高澄也在着手准备应对樊子鹄、大野拔等人的叛乱。 崔季舒当时并未卸任大将军府长史,被高澄以议事为由将他招至渤海王府。 一进高澄常与心腹密议的厢房,入眼便是那面将他名字列为首位的屏风,崔季舒觉得有如清风拂面,浑身舒爽。 “叔正快坐。” 不等崔季舒行礼,高澄便亲切地唤着崔季舒的表字,招呼道。 待崔季舒行礼入座,高澄忽然感慨道: “一晃经年,叔正伴澄也有五载,劳苦功高,也该让叔正独领一面了。” 崔季舒闻言呼吸急促了起来,他并没有一颗平常心。 当初大侄子崔暹越过他继任长史,以及之后先出幕府往吏部任职,这些都让崔季舒心生嫉妒。 只不过都被高澄好言安抚从而化解。 如今关系到自己出幕后的派遣,又怎么不会让崔季舒紧张。 他深吸一口气,假作淡然道: “何去何从,仆听凭大将军吩咐,只求能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高澄摇头笑道: “犬马之劳自有犬马充任,与国士何干。” 望着崔季舒脸上忍不住的喜意,高澄继续道: “我曾与遵彦(杨愔)说,不历州郡,不知地方疾苦,难充宰辅之任,于是在平定三荆后将遵彦外放东荆州刺史。 “遵彦自上任以后,开挖水渠以资灌溉,劝农课桑殷实民众,又严惩jianian滑胥吏,让百姓拍手称快,如今还在大兴文教,他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而我对叔正也是同样的期许,将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都需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