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_第3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第2/3页)

一苦冀州百姓。

    他能够接受高澄取沧州的最大原因是,高澄将两万余将士及家眷留在冀州,把十五万妇孺包袱自己背上,带往沧州谋生,如此,既缓和冀州人地矛盾,又不损伤高欢军事实力。

    时值盛夏,绿荫葱葱。

    沧州田垄间,一派忙碌景象。

    渤海王世子高澄一身粗布短衣,顶着烈日带领鲜卑部民们在田间农作。

    虽然作秀的意味很浓厚,但架不住朴实的劳动人民就吃这一套。

    他的皮肤不再似过往白如美玉,俊美的面容上也有许多皮屑。

    送食的稚童们成群结队,背诵着高澄改编的三字经而来。

    “大家伙都休息下吧。”

    高澄呼喊道。

    众人纷纷响应。

    烈日底下耕种,够苦、够累,但受够颠沛流离之苦的鲜卑部民们却乐在其中,这一份安稳是他们所希冀的。

    有几个稚童在父母的授意下,捧着炊饼献给高澄。

    这可不是担心中毒,而让亲卫试吃的时候,高澄接过炊饼就啃,甚至吃得太急,呛着了,不断咳嗽。

    众人哄笑起来,笑声中没有嘲弄,高澄接过侍卫递上的水壶,狠狠灌了两口,这才顺过气来。

    高澄明白,如今鲜卑部民们对自己的尊敬,不再只是因为他渤海王世子的身份。

    “世子,今天还讲不讲故事?”

    有名六、七岁的鲜卑少年大着胆子问道。

    “上次讲到哪了?”

    高澄看向周围的稚童们。

    众人纷纷兴奋起来:

    “讲到西伯文王,遇着了垂钓的姜子牙。”

    “快来呀,世子又要讲故事了。”

    也有稚童呼唤玩伴。

    一时间高澄身边被挤得满满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