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2章 (第1/3页)
就如同高澄早就做了规定,高季式一旦饮酒,便不准参与议事。 宇文泰很快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高澄真的去了晋阳?” 赵贵试探问道: “丞相之意,是高澄故作假消息,迷惑我等,其实已在恒农?” 宇文泰肯定道: “没错!高澄必在恒农!” “这……” 众人闻言大为不解。 宇文泰自信的解释道: “高澄先命王思政为恒农郡守,随后关中大旱,高澄又命独孤永业领四千人驰援恒农,其用意,就是担心我等趁机东出,劫掠恒农之粮。 “如今恒农大肆屯粮,他却视而不见,不仅不增兵防御,反而要领军北上与高欢汇合。 “事出反常,必有蹊跷。 “我断定!高澄绝对没有去晋阳,他就在恒农设伏,等待我军东出。” 潼关救援给了宇文泰太深的印象。 高澄用四千骑兵,南北包抄宇文泰六千骑兵,做出要将他拖在原地,配合山后的伏兵一举围歼的假象。 硬生生把宇文泰吓跑。 事后得知高澄麾下一共才五千骑,都是长途奔袭的疲惫之士,宇文泰时常扼腕叹息。 但是在不清楚真假的情况下,无论做多少次选择,宇文泰还是会领军突围。 因为他已经实现了潼关之战的战略意图:以击败关东军队的胜利,震慑关西人心。 宇文泰不可能再去冒险,细究山后究竟是不是真有伏兵,一旦迟疑,真被拖住了,一场大胜很容易转化成大败,甚至有被围歼的风险。 此战之后,更多的细节被宇文泰知晓,诸如高澄数次劝说窦泰不能轻敌,不能叩关。 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宇文泰对高澄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