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 (第2/4页)
的赞赏。 隆裕帝欣然道:“曲卿所言甚是。朕看,各位不如便行令联词一首罢,日后谱曲传唱出去,也是一番佳话!” 李淳笑了笑:“可以。” 双方用的是词牌,至于内容上的限制不多。 隆裕帝开题便吟了“尽登临凭高,金章贵,万岁来”,隐隐有自傲之意,接下来两国一人一句,由众人往后接续。 结果让他们惊诧的是,梁国来的使臣,不光文学造诣极高,而且对于郢国的词调曲律十分了解,每一句都对的迅捷而且工整,半点不落下风。 最气人的是,隆裕帝的开头本来是意气风发,但郢国的人想把诗句写的昂扬向上,梁国这边就一定得说出些不吉利的句子来贬损。 两边较劲,隆裕帝的脸色也越来越沉。 快到结尾的时候,只听梁国皇后的弟弟万关奎吟道:“心高志短,见凄清、黯淡金乌寒。” 这都叫人没办法接着往下说,不是接不上来,而是寓意太晦气。 诚国公郭环看了眼皇上的脸色,微怒道:“梁国郢国两国来往,本来应该以诚相待。我郢国全力欢迎贵客,尔等怎能说出‘心高志短’、‘金乌黯淡’等言语?” 这不是诅咒吗? 万关奎“哎呀”了一声,抱歉地说:“对不住,是我才疏学浅,情急之下,实在想不出别的词来了。” 他仿佛很不好意思地思索了一下,道:“那么接下来还剩两句收尾,便请贵国来吧。” 万关奎轻轻巧巧地把难题扔出来,郢国一时无人应对。 此时若是出错,便是丢了一国的颜面,这个烫手山芋不好接。 隆裕帝心中隐隐恼怒,这时倒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