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6章 安定武昌 (第2/4页)
物。 只是他发现通告结尾,用得是大都督府的名义,朱文正随即指着这里说道: “落款改一下,要用吴王的名义!” 孙良运不傻,瞬间明白了大人的意思,他刚刚只顾着拍大人的马屁,却忘了大人还要拍吴王的马屁,他当即提笔改了过来。 这一回,朱文正满意的点了点头。 孙良运随即带领这群书生,雄赳赳气昂昂,走上大街,四处宣扬吴军好处。 这群书生本来多为穷苦人出身,非常了解百姓的疾苦,经过他们大力宣讲,当地百姓对吴军的好感倍增,各种政策执行起来,顺畅许多。 拿下武昌,对于人口和税收的增长有重大意义,但对于朱文正来说,还有一层特殊的含义,那就是武昌在陈友谅的多年经营下,拥有极为发达的造船工业和成千上万的娴熟工匠。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吴军水军在缴获大量战船后,变得非常强大,但所用船只多数只适用于内河沿海,并不适用于远洋作战。wap. 朱文正在了解到倭国参与宋代秘闻后,总有一种危机感,需要趁早打造一批远海舰队,以备不时之需。 当朱文正赶到武昌造船厂时,廖永忠,俞通海两人正一脸兴奋,对着缴获的汉军战船指指点点。 两人正在商议,如何将武昌造船厂的器械和工匠迁往应天(南京)。 这是历史性事件,朱元璋在收获汉军大批工匠和技术后,就于应天设立了著名的龙江造船厂。 龙江造船厂后来一跃成为,大明一朝赫赫有名的中央造船厂,为明军水师主力督造各式战舰,就连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巨大宝船,也是在那里制造。 俞通海两人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