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秦 第42节 (第6/7页)
我们可以站在时代的最前端批评这套制度,但不能傲慢。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仕,和现代教育为各行各业输入工人的目的都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来进行比较。 就春秋战国,知识昂贵,识字的人都很少的情况下,使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已经十分的优越和先进了。 公子假果然来了兴趣:“何谓科举制度?” 范雎开始讲了起来:“这是一套选拔官吏的制度,我们设置相应的科目,层层选拔……” 有一种在整个国家撒网的感觉,一层一层的筛选,能通过这些筛选的,他不是天才也得是个人才,即便不是个人才,他总得有独到的地方,总不可能通过这么多关卡的考核,还是和普通大众一模一样。 这套科举制度还有一个好处,彰显贵族的权力。 看看,所谓的人才,都是自己一个一个选拔出来的,这种掌握权力名声的诱惑,是大部分阶层之人都无法抗拒的。 至于这套选拔制度的坏处肯定有,但好处也多,不然它能持续几千年? 我们先祖的智慧没有那么平庸,能经过他们的考验并使用那么久,必当有它的可取之处。 当然科举制度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教育制度。 在春秋战国,是很少有公学的,所以知识的传播,都是范围较小,哪怕孔子开私学之先例,让知识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但大部分人依旧是各学各的,派系众多,百家争鸣,所学知识点的交集是有限的。 那么像科举制度这种为了公平性,向天下人发同一张“试卷”的方式就面临了问题,所出之题如何才算公平。 范雎所讲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什么统一办学,什么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