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31 (第4/4页)
上之时,轰得人眼冒金星,众人没有想到,为救罗鸿孺,谢持礼竟然亲自下水了?为此,朝庭上甚至分为了三派,围绕着这一议题进行了激烈的立论辩驳。 而殷祝一派兴奋了,自古以来,但凡当官的沾上贪字,都难有好下场,谢持礼竟然敢冒这一大不讳,估计也要深陷泥沼了。 唯独殷慈墨,一听这议题,心中就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先前一大批谢系官员落马,在他们的舆论造势下,谢家不作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谢家一系的官员心底多少都有点疑惑和动摇了。 如果这一回他们赢了,谁还敢说他们不作为?估计许多人都会想,罗鸿孺犯了这样的事,谢家都敢捞敢保,前面的人之所以不保,是因为性质不一样,谢家没出手的理由。 事情过去了之后,许多世家当家和朝中老谋深算的人才反应过来,他们都被谢家利用了。他们一开始就上了谢家的大当了,谢家借着他们的手来剔除派系里的某些蛀虫,而且还让谢家避免了被这些人怨恨的弊端。真是气死他们了。 不过那也是后面的事了,现在,来看持礼公的折子。 而持礼公折子的内容如下;各朝各代,贪官都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杀不尽的,皇帝在京中,不可能时时都能监督到各个地方。 杀了这个贪,下一任,就能保证不是贪官了吗?或许下一任比前一任更贪也不一定。因为前一任贪,但他可能已经吃饱了,而下一任,还饥肠辘辘呢。谁的胃口会更大一些,说不准。 有人言,千里当官只为财,虽然俗,却也反应了大多数官员的内心深处的想法。 清官和贪官,哪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