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范蠡之谋,文种七策 (第1/8页)
——书接上回—— 越王勾践为实践求和时许下的诺言,毅然率领范蠡等三百人“入臣于吴”,以作人质。 所以,当群臣送之于钱塘江上时,无不垂涕、流泪而哭、越王夫人身随勾践入吴,当然更觉凄恻。 但勾践、范蠡却似乎颇有所待。 因为他们知道:此去虽然凶险万分,但也未必找不到一线转机。关键之人就是伯嚭也。 “王上,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箭射也,况它栖止宫池、廊庭之间!今越王放于南山之中,游于不可存之地。幸而入我疆土,进我栅栏,送口之食,岂又不吃之理?”伍子胥高声进谏道。 整个王宫上下刹时静了下来,越王勾践也不免紧张得涔涔汗出。 勾践似乎有意无意地,盯了吴太宰伯嚭一眼。 太宰伯嚭顿时心中一跳,心中怒骂道:“这勾践居然不顾生死,还要到吴国来充当臣仆,真是愚不可及,勾践现命悬于一现,吾救是不救?” “请大王杀之!”孙武此时也走进王宫进谏道。 “吾命休矣也!” 此时太宰伯嚭不由内心不由大骂道:“抖吾贪迹,岂不亡已?” “大王在上!伍子胥虽然明于一时之计,却不通长远安国之道。‘诛降杀服,祸及三世’如今越王臣服,入仆之礼,理善待于他。大王英明神武,而万不可听无知之言也!”太宰伯嚭比起伍子胥和孙武咄咄逼人的进谏,伯嚭的话无疑更冠冕堂皇,也更动听。 “小儿勾践,汝从今以后,在王宫驾车养马,汝夫人则提汲给水,除粪洒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