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 香皂与玻璃 (第3/4页)
一个误区,以为玻璃等着穿越客去发明,再出售海外博取逆天利润。但是其实玻璃很早就已经被古人发明了,埃及人、腓尼基人的玻璃不说,即使在中国,约公元前1000年前也制造出了玻璃。 不过,我国古代的玻璃,一直是较为简单的低温铅钡玻璃。这种玻璃透明性差,而且因为化学成分和烧成温度的原因,遇到热水就炸,因而根本无法用来做生活器皿。 欧阳要做的是他前世日常使用的钠钙玻璃,钠钙玻璃的四大原料: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 前三种都不难搞,石灰石矿到处都是,石英砂和长石都是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贵为“瓷器国”这玩意搞到很轻松。 难点是纯碱,虽然日常也有用,但在人工苏打问世之前,纯碱都是从盐碱湖里产出,产量很有限,而南宋的盐碱湖是非常少的。 相反北方特别是西北盐碱湖非常多,这样宋蒙互市,纯碱和火碱(用来造肥皂,以后还有很多用处)就成了南宋的重要进口物资。 将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碾碎再进行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一般都在1200—1600度左右。大概需要四个时辰左右方可熔化形成玻璃液。 接着,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是一个冷却过程,玻璃首先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