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4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0 (第2/4页)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可作者们听说这个名字后都揭竿而起,死活要求改名。李梦阳慷慨陈说利害,劝崔燮改成也好、也好,总之不能带这个“富”字!“致富”二字就带着一股急功近利、贪好财货的俗气,不是他们读书人写出的东西!

    放着这么个央视七套镇台之宝的好名字不能用,崔燮简直无比遗憾,却又怕作者们闹腾起来罢工,只得无奈地另选了一套节目。

    每日农经,农民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这套书是需要每天看一遍的农经,也不错了。

    他给这套书改了名,作者们都悄悄松了口气,祝枝山更是直说:“别人也罢了,我受了崔大人这眼镜的恩惠,又蒙你教导我致考中进士,没有不给你写稿子的道理。若你非给这书起名,我也只得起个笔名来写了。”

    李梦阳三人也是一样的念头。他们都是真才子,自恃文采,觉得读者必定叫他们的文笔折服,挑剔不出缺点来,便都跟祝枝山一样把真名大大地印在连环画卷头上,显耀自己的身份。

    崔燮也难得在连环画上加了一回名。那些写他自己研究出的技术的画册里,就在内封底下小小地加上一行“技术指导崔燮”,那些改字王祯的画本,则注名原作,写了从哪一章引用。

    这套连环画的内容不像锦衣卫那么紧凑精彩,高潮迭起,卖的却更好。他们印了几千套上市,还没等卖进周边府县,在京城里就都消化干净了,还有许多读者在书斋面前排队,等他们印出新的立刻就要。

    崔燮都不明白这书为什么那么火。

    这套书是面向农民的,为了降低成本,除了农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