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9 (第1/4页)
大优势,学的人是五经中最多的, 光它一房的考生就占到全部考生四分之一强, 判卷的压力也是五房中最大的。 九月十一日, 七篇经义文才刚全部誊清,十二又考第二场诏诰表判文;十五日才誊清第二场文章, 第三场策论又至。而二十五日便要定草榜, 二十九日就要正式发榜,平均下来他们两个考官十五天内就要判五百余份卷子, 三四千篇制艺, 每篇的评点字数都不少于二十字…… 判完的卷子还要赶着送与正副主考官复阅, 再与监临、提调官共排名次、拆卷填榜……留给他们看卷子的时间哪有多少! 虽在誊卷一关,外帘官们就先剔去了文字失格、避讳不当、涂抹过多、不作草稿之类犯了大忌的卷子,送进来的已经少了许多,梁、张二人还是不敢抛费时光, 也和学子们一般点灯继烛地看到半夜。 这三场简直不是考生员, 而是考他们这些阅卷官, 考得他们眼花胸闷,看到后头也就看不出好坏了。是以乡试三场场屋文字中,考官们能认真看的也就是第一场,第一场中评得最认真的,也就是首篇的“小人闲居为不善”。 两位同考官苦中作乐,看着看着卷子就跟对方说一句:“崔和衷已落入我手矣!”另一位考官便捡出自己挑的好卷说:“不然, 我这份卷子清通简易,和衷必在我手。” 比及九月二十五,三场的佳卷与备卷总算都判了出来,诗经房两位同考官各推一份最佳的卷子以备为经魁之选,都拿到李东阳和谢迁面前。 梁储选的一份批为“气清笔健、理足神完”,张璞选的则是“清思澣月,健笔凌云”,从评语上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