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22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9 (第3/4页)

诗中有几个字的古间与现下的发音不同——如第三句的“结”不读作众人习惯的上声“劫”音,而是作【叶讫力反】。他念时也没有丝毫迟滞,可见这也知念了多少遍。

    崔燮连念了十遍全诗,垂目看了看讲纲,便从注疏讲起,先为太子讲解“鸤鸠”。

    鸤鸠即是布谷鸟,因其饲育子嗣时“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也”。诗人以鸤鸠起兴,赞誉君子内外如一,行为世范,仪表衣饰遵循礼制,足以为四方表率。

    成化帝特指他为太子讲这首诗,就是希望太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成为内外如一,心有常度的君子。即便来日成了上位者,亦不会因身份变化改了恭谦谨慎之德。

    这首诗崔燮光在邱祭酒面前就讲了不知多少遍,自己回到家又对着镜子纠正仪态、神情、发音,能准备的都准备尽了。

    如今站在文华殿给太子讲书,这么多讲官、内侍盯着他一个,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紧张的。只是演技练得好,表情、神态都刻意调整到了演讲状态,讲纲又背得太熟,听的人只觉得他讲解挥洒自如,一字不易,没人注意到他微微绷紧的腰背和双腿。

    太子对着书认真听完了这一段,朝他点了点头,说道:“君子诚如斯。崔监生所讲,孤大体明白了,却有一处不解。”

    崔燮躬身道:“请殿下垂问。”

    “你方才讲到,‘君子有常度有其心一’,则当以何为度?”

    太子对这首诗没什么可问,和他说话,不过是借此表达一下自己明白了天子的意思,有做“淑人君子”的怀抱而已。

    崔燮应声答道:“总以仁恕为度。子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