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25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6 (第3/4页)

好友都是神童,崔燮这个岁数时早都是举人了,他既也负神童之名,又有名师教导,若考到二十来岁才中举,老师脸上也有点儿无光。

    杨廷和笑道:“李兄怕什么,和衷如今赶上好时候了,做的都是咱们翰林学士出的,太子做的题目,天底下有几个仕子能得这般待遇?你若怕他经术学不好,那我……这里有王、谢两位状元,叫他们多出几套卷子,还怕做不出个举人么?”

    众人哄笑起来:“正是。我们虽没有杨大人写套曲的功力,出几道经书题倒不难。往后便是每天一套地给他也容易。”

    李东阳替崔燮谢过同僚们,又拍了拍他,问道:“你觉得如何?”

    还有什么说的。崔燮站出来谢过众人,闭着眼睛吟了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他一个辛苦,看戏的大佬们都很幸福。

    戏台上素帘重开,背景幕布就换成了垂桃绕岸、山溪洄绕,小石桥跨过溪流的景致。台上搭着垂柳、杨树、怪石,窈娘一身素色纱衣,怀抱琵琶,头上挽着简单的发髻,袅袅婷婷地滑到了台中。

    台下不知何处有风迎着她吹去,吹得纱裙大袖飘飘欲飞。只看这身姿,不用唱多么亢亮深情的曲儿,随意说几句话也是瑶台仙姿。

    从第二折 起,便是窈娘弹琵琶卖唱,到处与老丈、小贩、婆婆打探黑衣人的身份,寻入京师报仇,又遭锦衣卫盘查的故事。一路上风尘奔波辛苦,衬着她一身素衣不染尘,白的愈白,苦的愈苦,看得台下亲自写稿、校稿的人都不由得泪染双襟。

    等不到这出戏结束,众人便找李家索要笔墨纸砚,尽平生之才为窈娘题诗作赋,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