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5 (第2/4页)
从所见物中格出什么道理来,因此以为自己格物的方法不对。这回恰正在语录中见着有问“进修之术何先”的,朱子答的是:“所存既非一物能专,则所格亦非一端而尽。如曰一物格而万理通, 虽颜子亦未至此。但当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个贯通处。’” 之前他读到此处只是泛泛而过,没细究这句话,如今重读,倒有些触动他的心思。 中就有“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可见朱子讲格物,便是要人一物一物地格,一知一知地致,只要用力格物,终究会得一样天理。穷尽天下之物,自然也就能穷天下之理,贯通圣人之道。 他对着这句话深思良久,便动了格物之心,扔下书本跑到了官署后一小片竹林里。 竹心虚、有节,正有君子之风,既然一草一木皆蕴含至理,那他格竹子岂不就能格出做君子的道理? 王守仁坐在竹林里连格七天,他爹王状元愁得简直要掉头发,坐在值房里跟同僚抱怨这儿子从小就不听话,还犟得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大学里是写了“致知在格物”,可也没有真的对着竹子格的! 这么大个人,都娶上妻子,考中举人了,怎么还不能稳重些! 他自己劝不动儿子,便想请同僚们帮着劝劝孩子,前辈李学士洒然笑道:“别怕,和衷已去矣。他与伯安亲厚,又善教导人,必定能劝得他回心转意!” 长辈们想得挺美好,可惜跟现实差着十万八千里。 王守仁在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