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27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70 (第2/4页)

做的,你拿去付梓便是。”

    崔燮又问:“那出题的还有杨检讨、王编修、谢编修……”

    李老师简直有些不耐烦了:“要印就印,我去与他们打个招呼便是。”

    谁不知道这种科考读物都是那些书局花十来两,几十两银子找个秀才、举子挂上“主编”名头,到县、府礼房抄些墨卷,或随便找些枪手写文章,挂上人名字就敢卖的?

    若现在就往市上搜一搜,恐怕能见着十来篇挂着李东阳之名,他却从没见过的文章哩。

    这时代既没有冠名费也没有版权费,文章一写出去便不是自己的,能似崔燮这样当面问问作者的就算是太有良心了。

    李大佬轻轻放走了超时代的版权待遇,叫崔燮留下来,攀比着司业费訚,讲了一段的“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讲到“为父的自然慈悯他的儿子,为子的自然孝顺他的父亲”时,崔燮忽然想起快到年底,又得给他身在云南的慈父送年礼了。

    可他今年盖茶棚投进了不少钱,为了排一出琵琶记又做了许多衣裳头面,建铅笔窑更是纯属抛费,在北京庄子上种香花、蒸花露还影响了地里小麦、棉花收成……怕是今年又拿不出像样的礼了。

    不过好在他拜了李东阳这样的名师,过年时抄几卷老师的诗文送过去,父亲一定也十分喜欢吧?

    崔燮拎着那一小盘杨梅回去,让全家上下都跟着沾了沾天恩,领了领李老师的关怀,顺便给二弟、三弟换了作业,叫他们抄写李老师佳作,准备给父亲做年礼。

    他自己则去费司业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