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4/9页)
了寻找桃花源(这几乎可以确定)。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暗示确定有这个地方,并且曾经去过桃花源(晋武陵捕鱼人,很有可能就是陶渊明本人,只是以他人称呼代替。之所以会有这种推测,中国古文中,对于人物称呼,虽然会以地名替代,但是即便不写名字,也会有姓氏)。 那么,陶渊明是如何得知桃花源的呢?很显然,绝不是文中捕鱼偶入,否则庐山虽大,几千年也不至于能隐藏这么个地方,这么多人。 也就是说,陶渊明也好、李白苏轼也罢,历朝历代文人sao客,他们都从某种途径得知庐山有桃花源。 然而,为什么只有陶渊明找到了桃花源,而陶安然、陶清怀以及他们迁居的桃花峪,于陶渊明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 无论是姓氏(都姓陶),或者居住地(都以桃花为名),这绝不是巧合。 从房车里偷走诗抄本的“那个人”,与陶氏父子达成协议,拖出我们赶赴庐山,显然他的目标也是桃花源。 山魈突然出现,说的那番话,似乎预示着,我和月饼才是真正能解除诅咒的人。 那么诅咒是什么呢? 抛开这个问题不想,如果只有我们能解除诅咒,“那个人”显然就算是找到桃花源,也无法进入。或者说,他根本无法从《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中找到线索。 及至我们沿河而上,遇到蛊控人鱼,九死一生并且在玉,洞里发现了《桃花源记》原文,才大概推测出此行真正的目的。 我们在河中遇险,生死关头,扔出绳索把我救上岸的人,是否就是“那个人”?依着他的秉性,绝非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