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第2/3页)
楼梯高度不一,感应灯不灵敏,冬天回来跺脚也不开,楼道里黑洞洞的。 这座住宅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t大的教师公寓。 在校教师可以用相当低廉的租金住在这里,购房也有大幅度优惠。其貌不扬的小楼里,住着上百名教授。小区绿化带旁晨练的老人,也许就是开国第一批院士,某个学科的奠基人。 闻笛就住在这个卧虎藏龙的小区里。然而他既不是教授,也不是家属。他今年二十六,是个前途渺茫的文科博士。 上学期,留校任教的师兄收到邀请,去海外做一年访问学者。师兄住在荷清苑2号楼302,朝南,绿化好,远离马路,噪音小,楼层不高不低,既不会招惹蚊虫,也不用爬楼爬的气喘吁吁。这样绝佳的地理位置,他不想退租,于是多付了一年的租金,在出国期间保留着公寓。刚巧闻笛跟舍友起了龃龉,想在外租房却囊中羞涩,两人一拍即合,口头签了个不合规定的转租协议。闻笛每月把租金转给师兄,为期一年。 五道口的房子,门头沟的价格,这便宜上哪找去。 不久后,老同学于静怡来京工作,闻笛拉她当了室友,租金直降到漠河水平。 闻笛喜滋滋地拎着行李箱,搬进新房,希冀小区的学术气息能给他一点灵感。 老天迎头破了一盆凉水:想得美。 入住不到一月,闻笛就收到了《外国文学研究》编辑的二审意见。 外国文学研究是英美文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上半年,闻笛的论文被审稿人打回,同时附上的还有长达四页的修改意见。审稿人惊人地耐心,逐页批驳他的引用和论据,质疑他的论证逻辑,在最后附上沉重一击——论文观点毫无创新性…… 攻击性极大,侮辱性极强。 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