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宋国策篇 (第5/6页)
江南未得,燕北犹失,西蜀割剧,北汉硬撑。要是留下来,也许能成就人生另一个伟业高峰吧?可就此退休,只能坐吃等死了。可他们内心更多的应是感谢和庆幸。翻开中国史书,得天下杀功臣的例子比比皆是。前面的文种、韩信,后面的徐达、李善长。或不用前翻后推,看看五代,郭崇韬、王峻等不就因功高主疑而最后悲惨收场吗? 好一个杯酒释兵权,一场极有可能引起兵变的政治斗争、军队剧变,却以皆大欢喜局面顺利谢幕。 后人却将此事之功多记在赵普身上。朱熹“赵普佐太祖治天下,收藩镇之权,立国家二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仁是仁,可不是赵普之仁,却是赵匡胤之仁。就像岳飞之死,过不在秦桧。杯酒之功,又岂归赵普?赵匡胤才是真正仁之高手,善以不战屈人之兵。当年陈桥兵变,几乎兵不血刃夺了天下。而今天又是一个吃吃喝喝就断了五代之乱根。其谋略之深而兼备仁义,往前推一千年,往后推一千年。我选他为第一人,怕是异议不多吧?也许有人要反对:你不要往赵匡胤脸上贴金了。陈桥兵变明明是不仁不义,欺负孤儿寡妇。而杯酒释兵权,也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小人行径罢了。是啊!这两件事是不光彩,有些虚假。可不光彩的不一定就是坏的,而虚假的东西有时也是该得到尊重的。试想赵匡胤不夺皇位,而柴宗训以8岁之龄身处五代乱世,他的天下坐得住吗?周朝不保是迟早的事。而又有谁能像赵匡胤一样做得这般完美,于民无伤呢?而在对待功臣上,烹狗藏弓不过是帝王之道。刘邦、朱元璋不能免,当然赵匡胤也不能免。可又有谁做得像他一样漂亮之极,仁义之极,最终皆大欢喜呢? 接下来一年半,宋太祖的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