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老人宰执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人宰执篇 (第1/6页)

    景佑4年(1037)4月,大宋高层又洗牌!教会范仲淹重新做人的次相王曾终于忍无可忍,和首相吕夷简发生火并。原因在于吕夷简成精了,他像是挺过杀虫剂没死的虫子那样,被范仲淹疯狂攻击却毫发无伤后,变得无所顾忌,再不管就要尾大不掉了。王曾实在是没办法,以国家的名义,让我们同归于尽吧!

    这一天,王曾来到皇帝面前:报告!首相吕夷简收受贿赂,结党营私!

    赵祯一听就火了,贿赂小意思,居然敢结党?传吕夷简,要他当堂解释!

    吕夷简懵了。急中生智,他说:请王大人拿出证据来,我受了谁的贿?与谁结的党?但王曾表现得很绝。他一言不发,我没《百官图》没什么证据,但何必要什么证据?我要的就是和你的争执!

    就这样,中书省里吵群架。所有人都看出了王曾绝不与吕夷简共立朝堂的决心。而中书省里另两位大佬:参知政事宋绶、蔡齐也开始互相开炮。蔡齐力捧王曾,认为王大人是人间正气的象征,必须保护和支持。何况吕夷简独霸朝纲,都快成一言堂了,还需要什么证据?可宋绶认为吕夷简是被冤枉的,就事论事嘛,没证据怎能乱讲话?

    争吵终于不可收拾。王曾的目的达到了。22日,宰相罢免行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首相、次相、参知政事全体贬职:吕夷简出判许州、王曾出判郓州,都被赶出京城。宋绶降为礼部侍郎、蔡齐降为吏部侍郎,成为一般京官。

    大宋历史上头一遭,政事堂里空空荡荡。小皇帝决心按照以下标准来挑人:新宰相必须沉稳、善良、睿智且经验丰富,归纳一句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