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多苦多难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多苦多难篇 (第4/7页)

出发的理智人。他提醒,这个“劳”得劳到什么程度。从前天圣年间,滑州也决过堤,远没这次的严重,还准备了3年多才动工。现在商胡口如此严重的局面,你得怎样动员民众,才能达到“永逸”的目的?所以所谓的“永逸”根本是不实际!丁大人提出先放一放,甚至把河道再挖一挖,让水流得更多,更快些,哪怕淹得更严重也无所谓。这样转过年来,材料、人员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再去打怎么堵口子的主意…

    丁宰相很稳重,贾宰相很气愤:老丁,你完全是看似妥当,实则误国!贾宰相拿出精心准备的一张图,上面标注着黄河分流于漯川、横陇、商胡等地段位置,根据全盘地理地形的考虑,唯有恢复旧道,堵塞商胡。才是唯一正解!为做到这一点,他说需1000多万贯经费,动员民工及士兵10万人,日夜加班,100天就可完工!

    100天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太诱人了!皇帝很动心、灾民很激动,但大臣们不这么想,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

    以后的日子里,涌现出了n多种治河方案。有贾氏的恢复旧道,有丁相的缓缓处理,更有高人来了个旁河减水法。要用一条黄河的支流。来把成灾的洪水泄走。这样既不大动干戈花费千万去修故道,又顺应了大自然,不拗着黄河,人家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样才会平安无事嘛!更有甚者,等过些日子,仁宗朝的吵架王欧阳修回京后,斗争瞬间就会炽热火爆起来,他会数着人头。挨个敲过去——你们这票烂人,都闭嘴,听我说!我的办法永远是最正确的!

    吵架复吵架,方案何其多?河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