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一战功成天下知 (第1/5页)
在后营和后金兵血战的时候,其他的明军在干什么呢? 袁崇焕之后,京畿的军政事务主要由三个人负责,分别是孙承宗、侯恂和马世龙。 其中孙承宗最大。 他是阁老嘛,兵部尚书及建极殿大学士,资历也是最高的。 孙承宗负责的是总揽全局,所有在京畿的战事都归他指挥。 侯恂这一次在己巳之变中的表现太出彩了。 要不是他的提醒和主动揽责,提前将张家湾的粮草收归通州城内,明朝的损失会更大。各路勤王的兵马,到了京畿连饭都吃不上。 因此崇祯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右佥都副御史、蓟镇巡抚,笼统负责整个京畿的后勤保障工作和战后民生恢复。 另一位则是马世龙。 这位是战将,总理各路勤王兵马。说穿了,就是负责具体打仗的人。 枢辅孙承宗、总政侯恂和总理马世龙,这是京畿明军的三驾马车。 在黄台吉撤回关外后,孙承宗就开始谋划反攻了。 可能有人觉着,黄台吉二月份走的,为啥明军到五月份才把剩下的后金军赶走呢?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明军看似人多,但是指挥不畅。 全都是各地来的勤王兵马,而且类型不一。有骑兵、有步兵、有铳兵,还有少数民族部队。 光是将这些部队整合到一起,建立起顺畅的指挥系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此到四月份为止,明军能做的,只是维持住战线,同时整合军伍。 从四月份之后,明军才开始大举反攻。 但之前经过崇祯的saocao作,各路将领的作战意志并不强烈,总是摸鱼浑水。如果本方人多,就卖卖力气;如果后金兵威强盛,那就随时准备跑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