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五十年代的柳院长16 (第2/4页)
柳绵拿着包,也没有去点里面的钱票,而是先放进了随身的小院子里,看着包里沉甸甸的样子。心下有了计较。 觉得去东安市场看看,先踩个点,心里好有数,柳绵和刘大姐打了个招呼,就直奔东安市场。 公私合营后的东安市场,这里也逐渐的变成了公营市场。 在东安市场里面有着许多的商店,每一家当时都实行统一定价。在东安市场的入口,因为端午节的原因进行了精心的装饰,挂起了一幅巨大的头像。 史料记载,东安市场的前身是清朝“八旗兵”的兵营。1903年,由于修路,摊贩们聚集于此设摊成市。市场临近东安门,故取名东安市场。 国家成立后,东安市场进行了整顿,将看相、算卦以及严重妨碍交通、不利市场安全的摊商进行停业和撤并。 到现在,东安市场内实有商贩600余户,柳绵一路走一路看,眼花缭乱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时空。 柳绵发现这里从高级的餐厅,到只有一间门面卖豆汁、豆腐脑的小吃店,家家都没有空位,每个摊位都是人山人海的。 她以前常听老人们讲过去的苦日子,现在她置身于这个空间,突然发现,其实日子好坏也分地方。 首都人民无论什么时候,依旧是享受红利的第一批人,哪怕北平府的板砖儿,也有可能是明长城上的,都比其他的地方更有历史底蕴。 柳绵边走边吃,像她这般模样打扮的女孩也不在少数,虽然这个时候的阶级思绪已经开始复辟,但看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