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2章 (第2/3页)
牛花纹,更为接近原物。另一种是双耳附近留白,使得整体视觉效果更趋疏朗清晰,如首都博物院典藏——雍正青花折枝莲纹象耳折角方瓶。同时是在主题纹饰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系列辅助纹饰,例如口沿加入一圈规整的回字纹,将云头形开光花卉图案安放在颈部和胫部,使得装饰的层次趋于丰富,从而凸显出十八世纪宫廷的雅致。 第三,铺首细节不同。宣窑原物铺首下衔的吐水柱呈半圆式,雍正摹品则为扁圆式,铺首模制清晰,所覆盖的釉层比宣窑要薄,故显得比宣窑铺首清晰、规整。 第四、整体气韵不同。宣窑原物形制虽小然不失豪迈大气。雍正摹品则少一份朴拙之气而愈加规整端庄,体现胤禛审美性格文雅清秀的一面。乾隆早年承袭前朝技法,亦曾少量摹制,风格与雍正者无异,唯写款不同而已。 雍正对倭角瓶的挚爱还体现在他对倭角瓶的创新之上。他除了摹造青花一种之外,尚见烧造黄地青花和各类颜色釉,例如有清雍正仿哥釉螭耳折方瓶,仿官釉四方折角兽耳尊。由此可见宣窑对后世陶瓷影响至为深远。” 说道这里,于老师把杯子中的残酒喝掉,沈瑜端起酒壶,准备添酒。 于老师摆手拒绝。 “小沈,这些就够了。我今天借着酒劲,多说两句。你的博物馆,我已经来看过几次,可以说,越办越好。你也用心了。 我琢磨,想要提升博物馆的档次,除了增加馆藏,更要增加独特的亮点。你不妨试着在某个方面做到独一无二。我今天说的瓷器,只是提供一些参考。” 沈瑜举杯向于老师敬酒。 他自己喝了一杯,说道:“于老师,谢谢您指点。不过,您可要经常来指点迷津。” 于老师说道:“我只是提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