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1章 (第2/3页)
接胎痕,可知腹部腹部亦采取翻模技法,依照要求翻印出两个倭角几何体的坯胎再上下合接而成。腹部方形倭角式处理手法,新颖而奇特,为此前所未经见。” 他突然停话,考虑半晌,才继续说道:“这件瓷器,除了使用翻模技术以外,更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高超的接胎工艺。 这件瓶子小巧,高十几厘米,有五个地方都需要接胎处理,比一般的方器都要复杂许多,成型难度大,稍有偏差,在烧成中极容易出现变形。故此,这件瓷器反应了宣德制瓷工艺之精进,展示了当时工匠窑工的智慧。” 沈瑜听于老师因为说了很多话,嗓音有点沙哑,及时的送上一杯茶。 于老师也没客气,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说道:“这件瓷器还有一桩妙处。” 第1250章 宣德瓷器,博物馆的特色 办公室里,沈瑜和于老师坐在茶桌旁边,悠闲的品茶。两人谈论的还是办公桌上摆着两件瓷器。 于老师说道:“瓷瓶上的纹饰很值得研究。牵牛花作为瓷器纹饰出现,最早可见于元青花瓷器之上,永乐时期继之,但都是作为辅助纹饰,真正作为主体纹饰则仅见于宣德时期此式倭角双耳瓶。 牵牛花跨进传统名花行列,已有逾千年的历史,不但名见花谱、花志,而且历代有许多的诗文吟咏。例如宋人陈宗远,描绘了牵牛花美化庭院带来的惬意生活。另一位宋代诗人林逋山则将牵牛花与织女牛郎之民间传说相联系,寄寓情侣间相思之意。在宋元绘画中亦时见牵牛花出现在构图中。” 沈瑜听于老师说完,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关于折腰盉碗的功能。 于老师放下茶杯,笑着说道:“沈瑜,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有些事情不要钻牛角尖。一些问题不知道或研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