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88 (第4/4页)
如果,如果中国也能出现一位名声赫赫的科学家,有足够资历与天赋去组建一支全新科研队伍。凭什么他们——不想来中国,带着他们的项目基金? 曼哈顿计划从计划伊始到正式成功,花费了足足二十亿美金。 所有这些钱加起来,十年时间,够不够支撑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经费? 1940年起,包括德国纳粹在内,人人觊觎“核”。“核计划”与“曼哈顿”计划赛跑,而当时世人所知的较大量铀矿在捷克、加拿大与刚果。而2014年中国发掘的第一个万吨级铀矿床,如今正躺在新疆伊犁盆地。 因此楚望愿意尝试着推演一下——倘若这一万吨级矿床提早被发掘,有没有道理使得中国也盯上核链式反应这块肥rou,使得他们心甘情愿将大笔充作军用的钱,匀出一部分来支持这个项目? “为什么你们不在国内读书,要远涉重洋的来我们的大学。究竟你们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我们拥有领先于你们的理论,那么,凭什么要我们过去?为什么不能你们过来? “整个20世纪30年代,没人能解释为什么用铀做的实验总是失败。”——后世关于核裂变反应的教课书上,有一句楚望永远记得的话。 1927,远在欧洲的奥.海也许正在哥廷根大学进行他的量子力学博士论文演讲。 当世许多科学家在这些年距离链式反应只差1%的临门一脚,却足足推迟了十余年才成功。 若是核裂变理论基础提早问世12年,只12年,第一次核爆便不会1945年才发生。 若1937年之前,在远东大陆“铀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